搭子文化:年轻人的浅社交需求与社会变迁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3-06-06浏览次数:881

肖雨(金融21406班)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有人说人们的关系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事实上在这国内百年间,人际关系早已几经转变,无时无刻都在变革。

且看封建时期富人三妻四妾,穷人则是孤身一人,幸运的能遇见一个佳人,俩人白头偕老算是一生有幸了。民国时期,既有童婚订婚,也有自由婚姻并存,但是女性完全没有任何离婚自主权利。再到建国后,毛主席倡导自由婚姻,女性也同样拥有了结离婚的自由权利。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两性平等,经济独立,以及独生子女带来的新的婚姻观和感情观,有着与前人不同的婚姻方式和社交方式很正常。

目前年轻人口中的“搭子”大部分情况下更接近于一种浅层不想往深入转化的小接触面的朋友,既方便了随时切割,同时又满足了生活中各方面的需求。这种关系实际上在老一辈的人之中就有,有花钱陪护的护工,有酒友、牌友、球友,有学习伙伴,还有同村邻人、同姓、同族等。而在原子化社会之中,我们比长辈少了大量的社会关系,所以有的时候浅层的社交,即使像时间换时间的搭子这样简单的联系也显得弥足珍贵。

有的时候并非年轻人不愿意在社交上投入时间和情感成本,一方面是目前社会压力大,除了工作和放松外,未必有充足的时间给年轻人投入去社交,因为不是每一个人社交都是放松的,而有的人和别人交往时,会感觉不如独处时自在,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投入了时间未必能够有所回报,社交后或者情感交往时被人伤害再所难免,而现在人更加聪明但钝感力较差,容易受伤,影响情绪,严重的甚至导致作息紊乱、情绪失控。但是同样的搭子也一样有可能拒绝你的请求,不过也有很多人,可以一个人的生活的很精彩。

而且其实某段时期,对很多正常人的社交能力还有人际圈子是摧毁性的,尤其是部分学生,失去了很多的和同辈和异性交往的机会,更失去了和大众友好交往的能力,很多人一点一点的变成了社恐。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未来的路还很长,断言未来的婚姻情况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亲密关系的选择权还得交还给自己。

 “搭子文化是指一些年轻人在社交场合中选择与别人搭一下,达到其社交需求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部分说明了一些年轻人对社交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看到一段话,非常赞同:搭子的要义,在于“恰到好处的陪伴”。人们选择搭子型社交,某种程度上是实用主义的,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大的情绪价值、更高的社交效率——既可以理解为人际关系的简化,也可以理解为人际关系的“提纯”。人与人之间可以结成搭子,相互依赖和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有敞开心扉,与他人展开深度交流乃至发展亲密关系的开放心态。毕竟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自我,正是成长的要义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人们面对的社会关系日渐复杂,相应地,投入在社交方面的成本和精力也越来越大。年轻人则更容易被这种高成本挤压,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寻找一些快速、简单的社交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随着新媒体科技的飞速发展,个人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交流,但是也因此人们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虚拟社交,减少了实际的社交环节。

当代社会的自由、开放、平等等价值观在年轻人中得到推广,对性别、婚姻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年轻人的社交形态上也产生了影响,可能更多地提倡随性和轻松的交往方式。

首先,“搭子文化”的盛行并不一定意味着当代年轻人不愿意在社交上投入更多时间和情感成本,而是可能反映出社交方式和社交频率的改变

这事存在了几十年了,就是互联网的“新瓶老酒”姥姥在北方郊区的一个村子。上学那会儿,每年我去看她的时候,一般都能在村口聊天的桥头看到她。和一帮都是六七十的老头、老太太聊的兴高采烈、口沫横飞。远远看到我,她就会扔下那帮“老闺蜜”,满脸笑容的迎上来。身边的人也会说:“大孙来了,快回家去吧。”有一次我想陪她去城里买点东西,她说要等等同村另一个奶奶一起去,对方有电动三轮车后面的车斗能坐我俩。我问不是村口那么多熟人呢么,随便找个人就好了。她不屑的撇撇嘴,说那就是一帮聊天耍嘴皮子的,这个奶奶才是逛集一起靠谱的。后来我知道,她还有牌桌的朋友、广场舞的朋友,是不同的人。牌桌上同伴的要看牌品如何,广场舞同伴的要积极正能量、聊天的不论人品但要消息灵通,一起逛集看戏的才是最好的朋友。

要是放在今天,她这些同伴估计会被叫成“牌搭子”、“舞搭子”、“ 聊搭子”、“集搭子”。一样米、百样人,谁身边的大部分朋友也做不到都是三观一致,能有完全相同的爱好。这件事自古至今都一样,现代人只不过生活更加圈层化一些,不同场景下人群特征差异更大。但没必要非说“年轻人”就如何,论证他们不愿意社交上投入时间和情感成本。

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信息爆炸,年轻人可能更愿意通过短暂的碎片化社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此外,在线社交平台和移动应用的普及,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交友渠道,让他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和交流,也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朋友。

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搭子文化的盛行可能反映了当代社交的虚化、浅薄化。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的外貌、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一种形式化、表面化的社交关系,而不是深度、真诚的人际关系。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忙于工作和学习。为了满足物质欲望的追求,已经将心灵的需求挤压到了极限,抑郁症a、焦虑、失眠,这些本应该是中年以后才有的身、心理疾病,提前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第三层就是社会需求,包括爱、接受和归属感,是人们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后对情感关系的需求。人们通过友谊、亲情、爱情、宗教、社团等舒缓压力,感到被他人所爱和接受,避免孤独、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年轻人需要的正是“搭子”这种轻松而又和谐的关系。不用费力维护,没有任何压力,合则来不合则散。正如马斯洛需求的最高级别中,人们需要陪伴、需要爱、需要群体主义。而搭子文化的盛行既解决了这种需求,又不被复杂关系所束缚,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获得满足和交流。

此外,一些人也指出,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变迁也可能影响到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行为。比如,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都可能导致年轻人缺乏亲密的家庭和社交关系,从而在社交上感到更加孤独和失落,进而寻求短暂的搭伴关系。

当代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奉行:我不占你便宜,你也不要占我的。尤其是不喜欢父辈们复杂的亲戚关系,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去维护。他们对人情有自己的看法,不仅透彻而且决绝浪费自己时间,取悦别人当代年轻人做不到,他们首先爱自己。

总之,搭子文化”的流行是当代年轻人社交观念和环境发生变化的结果。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更加注重社交成本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交形态的真实性和实效性。